文章来源:高胜咨询陈威老师 原创
组织绩效管理是企业经营者与员工之间为了达成企业经营目标的基础之上,采取的激励和帮助员工取得优异工作成果的管理办法,是维护企业愿景的可实现性的一种手段。
组织绩效管理可以有“共识”、“共情”、“共享”三种手段。
“共识”就是要让员工自上而下的形成对企业经营目标的行为共识,企业经营管理层通过对全员进行的统一企业目标教育,是达成组织绩效管理的基础。“共识”就是聚焦,将企业各管理阶层的力量集中于同一目标,让管理具备“合力”的基础。
“共情”即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过程之中,管理层通过与员工之间的沟通、辅导和培育将企业员工的情感收拢,集中一切有利于帮助企业发展,获取经营上的长久成功的力量。有了企业经营者与员工之间的共情,方能有“共鸣”,才能产生“共振”,才能打破阻碍企业经营的枷锁。
“共享”则是与员工分享。愿意与员工共同分享的经营成果的企业可以得到更多的员工的认同感,更愿意维护现有的成果并努力争取更大的收益,是一种促进企业持续进步的驱动力。但是共享不只是结果导向,还是一种对过程的关注。这种关注要求企业的管理层在暂时未达成经营目标时与员工一起进行工作复盘、分享经验得失,推动员工跟随企业的发展实现共同成长。所以我们要“共享”的不止于经营的收益,还要包括失败与成功的经验——这是大多数员工能力提升的要因。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考核是一种管理手段而非目的——绩效的考核只应是影响员工薪资待遇及升迁机会的因素之一;绩效管理除了未达标时的负激励之外还应包括对员工的教育提升以及经验总结的机会。
2、绩效管理并非某单一部门(如行政部门)的工作——企业的经营目标肯定是包含了研发、生产、品控、销售及财务等各方面的内容,绩效管理是一个需要全员参与的管理体系。单一的部门可以具体牵头推动,但是无法替代各职能部门自身的努力。
绩效管理工作做的好与不好,可以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在高胜咨询对某塑料薄膜龙头企业进行辅导过程中,该公司人资经理李先生曾经对此有过一个很好的总结——“多、快、好、省”。这四个字在精益生产或者企业经营中均有所应用。但是这位李先生将之引申为:好的绩效管理体系可以让企业的员工“主动承担的任务多、任务完成的效率高速度快、任务完成质量好、调用与耗费的资源最省”。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正确表述,值得我们借鉴。
因此,企业的绩效管理往往很难做,因为它需要企业的全体真正的被发动和参与进绩效管理体系之中;但是它又很好做,因为被发动和融入的员工都会成为新的驱动力,推动这一体系向既定的方向前行。